这本书,很有诱惑力。我们每个人都有父母,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、持久的。我们也要真心地关爱、回报父母。这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的要求,也是人们内蕴的情感。古人说,父母在不远游,就是要陪伴父母,报答父母。当代的很多人也都表达了趁父母健在的岁月,即时行孝,以免将来多有“好后悔”的心声。
当代人生活节奏快、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大,可能无法做到大部分时间守在父母身旁,所以,把最好的健康给父母,是一种很好的表达孝顺的方式。
这本书从科学饮食、充足睡眠、适当运动、日常起居、动作养生、衣着打扮、养生之道、护理常识、长寿经验等、应对身体不适等12个方面谈了中老年人的特点、所应持的态度,以及行为取向的要点,很实用,给老人买回去看也好,回家看望父母时向他们传播相关的理念和要点也好,还有,作为中年、青年的我们,也能从中汲取思维智慧,及早调整我们自己的生活、心境。而且,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,看望要好的中老年长者时,也不妨多和他(她)们聊一聊书中这些内容。
尤其是其中的“长寿经验”,举出了一些古代长寿名人姜太公(寿高97岁)、乾隆(在位60年,活了89岁)、孔子(活了73岁,同时代的人平均寿命不到30岁)、苏东坡(年过花甲之后仍然精力旺盛)、华佗(去世时耳聪目明满头黑发,其弟子樊阿、吴普都活过了100岁)等各具特色的养生健身“绝招”和理念,很有说服力,也便于参考。
一边读,就感觉自己日常对娘亲的健康虽然也很在意,读这书后,感觉自己做的还有差距!还应,还能、还需要做得更多、更好。尤其是以后回家看望她老人家的时候,多买点利于养生的质量好的食物比如木耳、海带、坚果、香菇、黑米、黑芝麻等。还有就是多和老人家聊聊养生之道,建议老人家坚持泡脚、多晒被褥枕头。同时也感觉自己在养生保健方面,坚持得也不好。包括开展散步、骑车等体育运动,总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,工作一忙起来,或者感到疲惫的时候,就放松了自我要求。应该改正。比较好的选择就是总在床头放一本养生保健的书,提示自己要注重健康 ,最大限度地坚持锻炼注重养生。
人到中年,多事之秋,上有老,下有小,多读养生的书,身体力行保健养生,最好的健康给父母,也给自己,是明智的选择。
与朋友们共勉。
评论